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做表态
李克强表示,“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 2同比增速只有12.8%,在控制范围之内。我们还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要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把已有的存量货币和增量货币向农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倾斜。因此,我们实施了这些领域的定向降准措施,扶持这些企业或产业的发展。因为不是扩总量,而是调结构,所以是可以持续的。”
会上,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K laus K leinfeld就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提问,李克强回答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7.4%,就业比去年上半年有所增加,C PI控制在2.3%,应该说都是在合理区间运行着。
“7月份、8月份我们有一些指标,比如像用电量、货运量、贷款供应量出现一些波动,这已经引起世界上的关注,但是我们认为依然在合理区间。”李克强认为,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过程中出现短期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世界经济现在可以说复苏依然艰难,一些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低迷的状况,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而且去年下半年,我们的基数比较高,所以同比发生波动,这是预料之中的。”
“我们依然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就是保持定力,同时也继续有所作为。今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指标是能够完成的。”
李克强继续回答“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是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
李克强对Klaus Kleinfeld说,“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国的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也就是说接近我们全年的目标。我曾经说过,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说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有就业、增收入、没有水分、又有效益、节能环保的发展,都属于在合理区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愿意保持的。”李克强表示,下一步,要实现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仍然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有所作为,那就是坚持区间调控,实施定向调控,实际上这也是结构性调控,根本上讲是靠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且促进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发展。
在回应士顿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RichLesser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提问时,李克强除了做出了开篇的表态外还表示:“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推进结构调整,也就是说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要进行金融改革,比如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发展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同时,我们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努力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这些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持续产生效果以后,对于控制总量、防范风险都会有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总理针对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表态“有些参会的企业家在观望,很关注未来政策走向。”马凯集团董事长李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经济增长是在一个比较稳的阶段,但是要抓紧转型。如果处理得好,经济增长会往高质量的方向去。中国如果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粗放的量的增长,那必然不可持续,直接结果是环境越来越差,农民工被剥夺的越来越多。而如果是依靠企业的自主研发,海外收购,或者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这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是我们需要的高质量的增长。我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恰当的,就像总理提到的,继续简政放权,货币投放会谨慎。不能再继续刺激,粗放增长的企业遇到困难是应该的,过多的产能一定会出问题。靠人、靠地发展的企业,它们的关停并转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