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三万亿贷款蕴大风险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日前举行的银监会三季度形势分析会上发出警示:由于目前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异常旺盛,在江浙等沿海地区相当规模的银行贷款并未实际流向用款企业,而是流向了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放贷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给大型企业的贷款,也包括获得银行贷款的国有担保公司、财务公司,需求方多是中小企业。此类款项金额高达三万亿之巨。 目前东部沿海民间借贷盛行地区的资金借贷利率可以高到月息3%-5%左右,而即便按一年期基准利率上浮10%从银行获取贷款,大企业的资金成本亦仅有每年7.2%左右,资金一旦投向民间借贷市场,每年的套利空间就达到30%-50%左右。显然,这一收益率已经远高过企业正常经营利润率。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就非常困难,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民间借贷一直就非常活跃。尤其是去年以来,物价不断走高,央行不得已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收紧银根,这让中小企业的贷款难上加难,导致民间借贷利率不断走高,以至于到了目前惊人的高点。尽管从大型企业和国企流出的资金主要流向的是短期借款,但40%-60%的年利率水平无论如何还是极大地超过了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由此导致了极高的借贷风险,在总资金高达三万亿之巨时,几乎可以认为,其中已然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在物价不断走高时,收缩流动性当然是央行的不二选择。去年以来,央行采取的政策工具是不断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期减少银行的可放贷资金额度。一般性的道理是,在可放贷资金减少时,利率就应该同步走高。尽管市场期待央行能够调高利率,但央行对加息表现得相当审慎,令目前银行放贷的利率牌价并不太高。央行此举,有几方面的考虑。其一如果利率走高以至于和外币出现较大的利差时,将诱发套利的外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影响中国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其二,目前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国企承担了较大份额的保增长职能,如果利率太高,将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其三,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只能承受较低的利率水平。出于这三重考虑,央行并不敢放手加息。 在可借贷资金总量减少,而银行利率被固定在较低水平时,事实上就是利率被人为压低了,有能力获得借贷就意味着获得了一块额外的利差租金。在竞争这块租金时,中小企业显然是没什么优势的,目前能够获得便宜资金的都是大型企业和国企。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必然导致民间借贷利率飙升。这就是目前银行资金通过民间借贷市场以高利贷的形式发放给中小企业的原因所在。 现在就要回头来看尽管央行在收缩银根但物价仍然走高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2008年以来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大量地释放出了流动性,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央行回收巨额外汇而不得不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前者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改变甚至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而逆转货币投放量的,但目前的强制性结汇制度,却使得央行为回收外汇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处于失控状态。无论市场流动性是否过剩乃至大举推高了物价,但只要产生了外贸盈余,央行就不得不投放等额的基础货币。这事实上导致央行只能是被动地适应进出口状况,而失去了对经济的决定性控制能力。于是,这一头央行在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缩货币,那一头却不得不毫无办法地投放基础货币,最终导致一方面流动性得不到根本控制、物价运行态势很难逆转,另一方面企业却贷款困难。 目前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了?已经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前几天美国国债上限危机让全球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坐卧不安。这足以让管理层深刻反思我国的外汇储备政策、结汇制度以及汇率政策,是不是到了应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候。这一政策不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诸如银行资金脱离监管而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运行的事例就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