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 成交量是新房十倍
■二手房
成交量是新房十倍
晨报记者 唐佳 实习生 蒋岚
行政区域的合并对于区域楼市而言的影响不大,但合并后的新黄浦区已真正成为上海房价水平最高的一个区。虽然新黄浦是顶级地盘顶级楼盘所在地,但是供需主力仍以二手房为主,而今年上半年二手房的成交量几乎是新房的十倍。
今年1-6月份,新黄浦区域二手房的成交量为1308套,成交均价34186元/平方米;而同期该区域的新房成交量为137套,成交均价为73747元/平方米。二手房几乎是新房成交量的十倍,与新房相比,该区域二手房价格优势更加明显。
个别豪宅的价格对于区域内的其他新盘具有推动作用,不过由于这些豪宅量小而且目前成交并不活跃,对于周边的二手房价格来说影响甚小。汉宇地产研究报告显示,受到整个二手市场看房量下降影响,6月份区域二手房交易量环比小幅回落,为221套,成交均价也回落至37237元/平方米,市场较前几个月略有降温。不过以豫园、老西门、世博滨江为代表的区域热点板块成交仍保持相对活跃。政策的持续影响使得不少楼盘的挂牌价格正回归市场合理水平,但房东的心理预期距离降价仍有相当的差距,买房者可趁现在多淘淘二手房。
主笔手记
猪肉价格与房价
晨报记者 唐佳
近日,在微博上看见我的一个朋友发布了件有趣事:早餐时间他去买包子,涨价了。他想,猪肉价格涨得那么凶,肉包子涨价也很正常。但转头一看,怎么菜包子也涨了?老板回答:做菜包子、卖菜包子的师傅要吃猪肉的呀!
这可不是段子,却也不乏幽默。但我细想一下,还真有道理!因为看起来是猪肉在涨价这个现象,但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猪肉多么缺乏,而是通货膨胀。至于什么涨、什么不涨?什么涨得多一点、什么涨得少一点?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应对猪肉涨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而这并不是多养几头猪就能解决的。
这很容易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房价。本轮房价上涨,其实也是通货膨胀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比猪肉出现得更早,程度也更厉害而已。至于房价为什么会涨成这样,这就是刚才说到的必然性。因为通常大多数老百姓判断通货膨胀一定会发生时,他们会采取一些自己能够掌控的应对措施——把银行里的存款取出来,用于投资有可能保值增值的资产。其中,房产就是最好的选择,它既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又与未来城市化大发展的前景密切相关。
所以,相比只能吃掉而不能用于囤积投资的猪肉(这里是指一般老百姓,不是指猪肉流通商人),房地产的问题就更具典型性,它是通货膨胀的阀门。写到这里,结论似乎已经很明了:治理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归根结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将政策全部放在房地产市场本身,可能将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