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半年房产成交量环比大跌四成 “以价换量”为大势所趋
2011年已然过半。截至6月28日,上海上半年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依旧“坚挺”,与去年下半年基本持平。或许因为开发商卖房“诚意”不足,上海2011年成交商品住宅仅约376万平方米。这一数据略高于去年同期的约353万平方米,但环比去年下半年的约612万平方米,却大降近四成,几乎腰斩。 上海楼市陷入僵局。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已有个别“挺”不下去的开发商开始降价促销试图打破僵局。并且,在近期个别楼盘降低价格之后,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还是出现了10%以上的回升,预计未来半年,“以价换量”将成为大势所趋。 房价“挺”过上半年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数据并未将6月最后两天的成交数据统计在内,就近期成交行情估计,最后两天上海商品住宅的成交面积在4.5万平方米左右。事实上,就算计入6月最后两天的数据,依旧不能改变今年上半年商品住宅成交惨淡的局面。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一蹶不振的购房需求,多数开发商在上半年选择了静默,偶有开发商选择试探性降价促销,但在获得一定成交量之后也未见后续销售计划跟进。在2011年上半年的最后几天,上海楼市依旧未能走出僵局。 受此影响,在低迷的成交之下,上半年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依旧在高位企稳,约22600元/平方米,和去年下半年的约22800元/平方米几乎持平。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指出,尽管目前的总体房价水平未见明显下滑,但同比增幅却有放缓趋势。21世纪不动产的统计结果表明,去年1~5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的同比涨幅在44%~68%之间,而今年这一指标已回落至10%以内,最近的4、5月份更是双双呈现负增长,幅度在3%左右。 与此同时,部分高档住宅的价格也依然“坚挺”。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显示,今年截至6月22日,全市单价在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70套,同比提升125.8%。而去年一年,全市仅共成交78套单价在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黄河滔认为,今年上海上半年商品住宅均价居高不下,恐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集中成交拉动。 “以价换量”或是大势所趋 目前为止,多数上海楼盘还都选择放弃部分成交量而“力挺”价格,随着调控的深入和成交的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坚挺”的房价将在下半年出现扭转。 记者调查发现,二季度开始,上海个别欲“以价换量”的楼盘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以嘉定南翔板块的“华润置地菁英苑”为例。5月中旬,网上房地产显示,此次该楼盘推出386套公寓,网上房地产参考价在27500~35500元/平方米之间。但实际上,售楼处给出的报价较上述参考价低许多,在此基础上,开盘当日售楼处还给予购房者9.8折的优惠。开盘初期,记者曾以购房者身份走访了该楼盘,当时记者在售楼处现场看到,售楼处人潮涌动。据售楼人员表示,此次推出的380多套房源销售情况非常好,开盘当日就售出了90%,均价大约在25000元/平方米。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临港新城。日前,记者从浦东新区芦潮港镇港辉路的临港海滨国际花园售楼处了解到,6月18日推出的均价9800元/平方米特惠房已售完,6月27日新推出一批小区中央景观房,共52套,到目前为止已出售一半,单价大约为9800元/平方米。 此外,网上房地产显示,近日开盘的张江汤臣豪园共推出660套房源,报价在24000~32000元/平方米。但记者在该盘售楼处询问时,被告知成交价为25000~27000元/平方米。据悉,在张江高科工作者可享受九六折优惠,“近期购买也可以享受这一折扣,打过折的房价和去年差不多。”据介绍,汤臣豪园四期于6月22日开盘,开盘前三天就售出两百多套,截至28日,已售出将近三百套房源。 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上海商品住宅库存量不再如去年一样持续稳定在500万平方米,而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激增——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6月初,上海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已达约750万平方米,而在4、5月份,这一数据还仅约为670万平方米。昨日,记者再次查询网上房地产,发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海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再次激增30万平方米,达到约780万平方米。 业类人士称,截至6月28日,上海2011年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约525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在商品成交面积环比大降近四成的同时,商品住宅新增供应较去年下半年的约656万平方米仅下降了约两成。“供需失衡,商品住宅大量积压也在预料之中。预计下半年上海会出现房价调整。” 德佑地产研究主任陆骑麟对此持有相同意见,他认为,今年楼市受到严厉调控,成交持续低迷,预计下半年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加息也可能成为常态。“那么,在预售金回笼减少和融资渠道收紧的双重压力之下,如果政策持续不放松,短期内房价具有较大的调整压力。” 黄河滔亦认为,三季度新房市场价将率先有明显松动。“在近期成交价格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成交量还是出现了10%以上的回升,未来‘以价换量’不仅是大势所趋,在个案上也会更多出现,但出现大降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