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限购违反市场经济 将导致经济崩溃
经济观察报:地产调控已经一年有余,一场实实在在的降价是否可期?
任志强:全世界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保持8%以上增长的时候,房地产会出现降价。如果说中央有可能明年就取消限购,就可能是涨价;也有可能政府说要取消对住房市场的信贷。在市场被操纵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说市场未来会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降价?这不是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问题。
已经出现的现象是,平均增幅下降,而且下降的城市已经开始增加。多数城市是增幅回落,这个已经非常清楚了。
经济观察报:但现在信贷紧缩、限购等政策,最终都指向房价。
任志强:银行不放贷款,是错误的。现在银行都在提高首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这是违反中央精神。如果各个部门都去违背中央精神,私自去做主张、去下文件,就是要取消房地产市场,那政府可以直接下文件取消信贷。取消信贷,自然就会降价,因为它已经没有市场了。如果连首套住房都提高门槛、提高成本,只能说明在破坏市场。如果为了降价而去破坏中国市场经济,就更不能降价了,一降价,不就把市场经济搞坏了吗?
限购政策,更是违反宪法的。今天我们看到,丹麦重新实行边境检查的时候,世界各国包括欧盟,都认为这是破坏自由,是一种倒退。一个国家在边境上实行检查,都被其他国家指责,而我们国家居然违反宪法,限制人们的购买权,这是违反市场经济。
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会导致经济崩溃。我们已经看到的变化是,住宅的统计供应量在减少,投资在下滑,新开工面积在下滑。如果这几个下滑继续的话,明年还有房子卖吗?后年呢?这会改变市场预期,一段时间以后,供应量一定会减少。如果更多的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而不是商品房,那么商品房供应会减少。
经济观察报:最近销售量虽然没有上去,但是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是否企业放量的需求在明显增加?
任志强:没有这些政策,供应会更多。去年开工了16亿平方米,历史上最高,本来这些开工面积,会在今年上半年供应到市场。但因为宏观政策,在抑制涨幅的情况下,不批销售证,很多供应没有及时反映出来。
经济观察报:即使面临信贷政策的紧缩和需求的压抑,多数企业往往能够拆东墙补西墙进行资金周转,而不只是降价损失利润,资金借贷成本增加导致利润的削弱再传导至价格是否有一个量化的转变过程?
任志强:企业会减少很多投资,来维持现金流。企业可以选择不新开工那么多面积,或是开了一半停下来。去年全国卖了10亿平方米,而真正的有效竣工也就6亿多平方米,销售是竣工的1.8倍,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很多是为了建设去年已经卖掉的部分,所以上半年才维持了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长,如果下半年的新开工面积减少的话,下半年投资额会大大降低。别忘了相当一部分的投资,是用于保障性住房,虽然现在的投资还维持一个高水平,但是大量用于保障性住房,后期,就没有那么多商品房的供应。
最近两个月,北京的供应量比以前多。当然会多了,本来3月份就应该多,现在是憋不住了。现在申请销售证的,把建委的门槛都踩破了。
大企业销售收入是增长。公布的前几名的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都很快,没有问题;小企业历来都有问题,收紧银根不仅仅是对于房地产市场,非房地产市场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还没有看到房地产市场动用高成本融资。融资成本确实比原来有所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也是在提高,贷款利率现在也是上浮30%-40%。别的融资成本提高,因为银行的成本也提高了。但是,并不是那种所谓恶性高成本。
动用高成本融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民间借贷没有多少流向房地产市场,大部分民间借贷,都是中小企业的几百万、几千万借款。信托有发几千万的吗,房地产信托一般都是几个亿的。一小部分民间信贷,对整个市场能有多大影响?融资成本增加,可以这么说,但是增加并没有到恶性的地步。
经济观察报:如果融资成本继续增加、成交低迷,会导致价格调整吗?
任志强:贷款成本增加,为什么就要降价?企业可以减少投资。如果非要到那么严重的话,企业就不借钱、不干了。
2008年是内外环境都不好,现在呢,和2008年是两回事。政府的政策即使是背景条件,你也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如果宏观经济掉下去了,今年政策也会变。
如果三季度出来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好,政策完全有可能变。即使短期内政策不变,开发商也死不了,估计扛一年两年没有什么问题。开发商缺钱,是因为他要发展。一个最大的错误,是把发展和维持混为一谈。单就发展来说,开发商都缺钱;如果要维持的话,减少投资就行了,并非一定要降价。
经济观察报:借高利贷年息超过50%的企业,这时不是降价,而选择卖掉自己,正是大企业吃掉小鱼的机会,卖身的动力会超过降价?
任志强:小企业就少干,企业不行了,为什么非要干那么多,但不干不等于退出,少干点也行。
房地产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破产。这是因为他持有的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或半成品,所以很容易就进行转让。兼并、重组、合并是最普遍的,潘石屹在公开市场拿过几块地?但他为什么活得好好的?被接盘的人,不一定就是不行了或者跨了,可能在转让过程中,也赚了大笔的钱。
企业可以选择进入,也可以不进入,例如中小企业,有三块地,可以卖两块地,还有一块,就可以活下去了,而且可以活得很好,为什么要退出?除非只有一个项目,不行了,要退出,只有单一的项目公司,可能面临退出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战略调整的过程。这和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退出不同,服装企业要退出,除了土地,还有大量的厂房、机器,这些要转让,可能型号不符合购买者的要求。但房地产企业不同,土地、半成品,都是可以改造的,他可以一点产品都不留地全部转让,不存在背一个沉重的厂房、设备的包袱,不能转让,没有这种情况。只有结构调整的问题,房地产业的退出,不是不干就要死掉。
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到大量房地产企业转让、重组的时候,远远还没有到。中国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如果中国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就太失败了。至少现在还没有出现。现在要比2008年的情况好得多,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经济是增长的,2008年当时有那么多下岗的,现在有吗?当时出口跌下来了,现在出口跌下来了吗?没有啊。
经济观察报:保障房的大量供应,是否令盖中小户型的企业感受到供应量加大的压力进而对房价带来影响?
任志强:保障性住房,和市场根本没关系,对市场没有影响。如果和市场有关系,就一定是政府错了。而且保障性住房任务,一定能完成吗?
保障性住房今年11月份才开工,什么时候竣工,有的明年,有的后年,对市场能有什么影响?到时候,可能政策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