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次放宽共有产权房准入标准 签约家庭达8.9万户
沪5次放宽共有产权房准入标准 签约家庭达8.9万余户 澎湃新闻 2017/03/21 09:48:16 门口两条公交线,附近菜场、超市、学校等配套设施齐全,居民生活丰富多彩……64岁的王华对自己所住的共有产权房小区非常满意。 “如今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附近已经建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尽快启用,这样我们看病会比较方便。” 64岁的居民王华说道,现在他居住在上海浦东三林保障房基地的共有产权房小区城林美苑。 2010年,王华夫妻俩将位于杨浦中原地区的唯一住房让给儿子做婚房,自己则在附近租了一套老公房居住。2011年,夫妻俩申请了位于三林基地城林美苑小区的一套共有产权房,面积48平方米,总价37万元,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入住,成为这个小区的首批居民之一。当时的城林美苑,入住居民少,周边环境荒凉,交通、菜场、超市等配套设施普遍缺位。但经过4年多的发展,这里的各项配套都已得到完善。 事实上,在上海,像王华这样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让自己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市民,并不在少数。目前,上海已初步构建并基本形成了“四位一体”、购租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对城镇户籍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主要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对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青年职工和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等有稳定工作的来沪常住人口,主要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对城镇户籍的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主要实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 同时,上海还结合旧城区改建,定向供应征收安置住房,改善房屋征收区域内住房困难的居住条件。对暂无征收计划的旧住房,则大力进行改造和综合整治,通过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直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保障房小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在申请共有产权房之前,王华一家一直住在位于杨浦中原地区的一套一室户内。2010年,随着儿子结婚,王华和老伴将这套房子让给了儿子做婚房,自己则在附近的老小区内租借了一套一室户,每月房租1500元。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夫妻俩于2011年申请了一套位于三林基地的共有产权房,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入住。 王华申购的这套共有产权房,个人产权份额为60%,另外40%属于政府所有。虽然当时也有别的可选房源,但考虑到自己还要去市区上班,王华最终选择了离市区相对较近的三林基地。刚入住时,小区居民很少,周边环境荒凉,小区附近没有公交车,唯一的交通出行方式,便是步行20分钟去坐地铁8号线,连接驳的公交线都找不到。 “刚住过来时有点不习惯,购物、交通、买菜都不方便。”王华说,以前住在杨浦中原地区,周边配套都很完善,超市、菜场、公交车都有很多,突然搬到一个相关配套都比较缺位的新地方,落差有些大。“最初会经常往返于杨浦与三林之间,趁着回杨浦看望父母,便会在那边买很多东西带回来。”而由于没有公交车,王华只能步行20分钟到地铁8号线,然后再转1号线,去位于闸北公园附近的单位上班。 但在此后的几年里,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022、1034两条公交线路相继开通,小区门口就能坐到公交车了,还能接驳到地铁站;菜场、超市陆续开了几家,购物买菜方便了;入住小区的居民越来越多,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现在小区的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是很不错的,我非常满意。”王华说。 “其实,不止是保障房基地,很多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点我们都能够理解。”城林美苑小区的另一位居民说,这几年,他们亲眼看到,整个三林保障房基地的很多配套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冷清到热闹,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连续5次放宽共有产权房准入标准 事实上,王华夫妻俩只是上海共有产权保障房制度的受益家庭之一。来自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签约家庭约8.9万余户;2016年四季度启动新一批次申请受理工作,累计受理约3.9万余户。 上海共有产权保障房制度于2010年推出试点,实行住房和经济“双困”标准,其主要特点是实行“共有产权”的运作机制,房价和产权份额一同“打折”。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销售价格以建设项目结算价格为基础,兼顾保障对象支付能力、相邻区域普通商品住房价格等因素确定。政府和购房人按照各自投入确定产权份额比例;购房人5年内不得转让房屋,5年后按规定上市转让的,政府有优先购买权,购房人和政府按各自的产权份额分配上市转让收入。 自2010年开始,上海已连续5次放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准入标准,不断扩大受益面。目前,住房标准是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申请户有男28岁以上、女25岁以上大龄青年等情况的复合家庭,还可再放宽15平方米(即三口之家可放宽到60平方米);收入和财产标准为3人及以上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0元以下、人均财产18万元以下,2人及以下家庭再放宽20%。 除了共有产权保障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房同样都是上海“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廉租住房方面,自2006年以来,上海已8次放宽申请家庭的收入、财产准入标准,目前为3人及以上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2500元以下、人均财产9万元以下;2人及以下家庭再放宽10%。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廉租住房累计筹措实物房源约1.2万套,历年累计受益家庭约11.5万户。 公共租赁住房方面,自2013年以来,上海按照住建部的部署要求,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并轨运行,主要在房源建设筹措和运营管理机制上实施并轨,基本制度仍分别聚焦不同的住房困难对象。截至2016年底,上海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建设筹措房源约14.7万套(间),供应约10.5万套(间),历年累计受益家庭约20万户。 此外,上海还大力推进旧区改造。2011-2015年,中心城区共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32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3.6万户),其中,杨浦、虹口、黄浦、静安、普陀等5个旧改重点区旧区改造取得新突破,长宁区基本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徐汇区基本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改造,合计新开工建设和筹措87.5万套(户)、6447万平方米,基本建成约70.4万套(户)、4957万平方米,可供应约87.5万套(户)。2011至2016年,上海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改造,合计新开工建设和筹措105.7万套(户)、7736万平方米,基本建成约92.1万套(户)、6512万平方米,可供应约102.7万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