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表外融资急刹车:还没放款的都停下
房企表外融资急刹车:还没放款的都停下 2016/11/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房企表外融资急刹车:“只要还没放款的,都停下来。”) 华南某券商人士表示:“国有大行、股份行都有理财资金在为房企做开发融资,监管文件发布后,正在做的项目立刻停了下来,不再继续。” 从开发端到销售端,监管层对房地产资金链正在全线收紧。 银监会11月4日《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中,对16个热点城市房地产相关业务进行调查。 而在此前,上交所、深交所对房地产公司债,发改委对商业地产企业债均进行了相应规范。 与以往主要限制银行表内信贷不同的是,商业银行此次亦暂停了表外资金为地产企业融资。多位银行、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银行表外理财资金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已基本停止。 房企融资全线收紧 此前,地产调控主要是针对表内贷款,银行可以选择表外融资继续输血地产。“过去是只管贷款,留下了‘通道’。这次是一行三会立体监管。” 华南某券商人士表示:“国有大行、股份行都有理财资金在为房企做开发融资,监管文件发布后,正在做的项目立刻停了下来,不再继续。” 中部某城市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因为银监局下发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控的通知,“所有的表外房地产融资都停了,只要还没放款的,不管到哪一步,都停下来。” 银监会4日《通知》中称,严查理财资金投资管理情况。包括严格执行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限制;比照自营贷款管理的要求,强化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的监督管理,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 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限制,是指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的“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银行理财投非标,需限制在理财余额35%,或者总资产4%的比例之内;应比照自营贷款管理,进行贷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 有地方银监局进一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银监会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切实落实“穿透”原则,不得通过同业、资管计划等各类通道规避以上规定及其他监管要求,使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问题在于‘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中的‘违规’怎么解释。在监管未有明确说法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不如先暂停。”华南某金融机构人士表示。 个人购房贷款是输血主力 商业银行进入房地产的资金,表内包括信贷资金和自营资金,信贷资金主要为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表外资金则主要为债券、非标资产、上市公司定增等权益类资产等。 2015年以来,房地产类资金增长加快,主要是受到个人购房贷款增长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与1-9月份持平。其中,国内贷款1.73万亿元,增长1.2%;利用外资123亿元,下降49.0%;自筹资金4.08万亿元,增长0.6%;其他资金5.91万亿元,增长35.2%。 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3.37万亿元,增长32.2%;个人按揭贷款1.98万亿元,增长51.5%。 华南某负责零售的银行副行长表示,如果符合条件,按揭贷款还在放,但资料审查更谨慎,主要是成交明显回落。“其实开发贷条件没变,没明显变化。” 对于按揭贷款,银监会《通知》显示,检查银行是否严格执行最低首付比例要求;是否认真履行首付资金真实性与贷款申请人偿债能力评估与检查;是否认真执行限贷政策要求。 “凡是已经批了的贷款,都会继续发放。没听说大行会突然收紧个人购房贷款。只是由于市场紧缩政策,市场对房地产前景观望态度浓了,抑制了炒房需求,对贷款的需求也下降了。”前述零售负责人表示。 11月房地产公司债绝迹 随着对房地产类融资工具的监管加强,房地产公司债、房地产信托等发行锐减。 Wind数据显示,交易所公司债中,房地产类公司债自9月以来锐减,9月、10月均只发行8只,规模分别为110.4亿元、73亿元。截至11月15日,11月以来无房地产类公司债发行。 房地产类是公司债占比较大的类别。截至11月15日,交易所公司债已发行813只,总额达1.19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公司债发行185只,总额3028.50亿元。 此前,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均发出监管函,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试行分类监管,并要求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其中,央企、资质较好的房企公司债仍能发出来。 房地产类信托发行规模也在下降。用益信托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共有51家信托公司成立集合信托696.39亿元,环比下滑 2.21%;其中,房地产类信托环比下降24.18%。